更新时间:2023-09-02 来源:中国育才教育
为响应全国“文化、科技、卫生”三下乡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,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。西安科技大学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团开展以“夯实粮食安全,振兴乡村‘耕’基”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本团队在陕西省榆林市、延安市、宝鸡市、咸阳市、宁夏回族自治区,靖边县,定边县等,总共五个市8个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,探寻科技助农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之路。
本次三下乡活动由学校组织,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,学生们前往农村地区,与当地农民一起参与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。团队主要走访了西安市杨陵区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创新中心、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、榆林市定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0个项目基地。
首先在西安市杨陵区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调研了耕地质量、土壤类型、及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。我省耕地面积4401.5万亩,耕地质量等别介于4~14等,平均等别为11.34等。土壤类型共有9个土纲,21个土类,49个亚类,400多个土种主要有棕壤、黄褐土、风沙土、黄绵土等土类。直到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42.53万亩,计划到2025年,陕西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136.9万亩。
团队成员将所学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,同时总结走访过程中各个地方针对不同条件的不同应对方法,与农民分享先进的种植技术、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品种,提供种植技术指导,并介绍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,农药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。
在靖边我们向帮助的农民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,常规灌溉节水50-60%,可以提高玉米、葵花产量约28%,瓜果、蔬菜产量30%左右,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30%-50%,节省农药10-20%;同时,具有减少病虫的发生、提高农药利用率、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,也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。
在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,这里土壤偏砂,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。我们向其介绍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固沙造田技术,在这一区域主推“盐碱治理——客土改良——灌排结合”建设模式,通过客土改良盐碱化土壤,实施灌溉排水工程解决排水排盐问题,将旱田变为水浇地,实现种植业的提质增效,让撂荒地成了“高标田”,节水率提高61%,生产力稳步提升,玉米、马铃薯年均产量分别超过1000kg/亩、4000kg/亩。
通过此次三下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增进了学生与农民的互动合作,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,同时也使团队学生们更加了解农村现状,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。在实践中得真知,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,并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